发布时间:2017-11-20 15:49 来源:成都鑫鸿学校
成都理工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坐落于有“锦官城”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为中国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之一,是以地质、能源、资源科学、核技术、环境科学为优势,以化工、材料等学科专业为特色的重点大学。
1956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同年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以重庆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地质系的工科部分为基础同时抽调北京地质学院、东北地质学院[3] 、交通大学(由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和西北工业学院采矿系抽调)[3] 干部教师组建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建校后部分或成建制迁入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系和二系部分、三系整体。1958年,更名成都地质学院;196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成为国家恢复学位制度后首批招收博士生的高校;1993年,更名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教育部批准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合并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
学校用地2887亩,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5亿元。 设16个教学学院、1个沉积地质研究院、1个地质调查研究院。设有89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3735人,有在校本科生29619人,在校专科生1382人,在校博硕士研究生5450人。
师资力量:
学校有教职工3735人,其中教授(级)255人,副教授(级)583人。学校拥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5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四川省“百人计划”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8人,获得“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29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4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称号98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7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7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10个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和6个四川省教学团队。
学科建设:
学校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领域),学科专业涵盖理、工、文、管、经、法、哲、农、教、艺等10大学科门类;此外,学校还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根据美国汤森路透ESI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更新数据显示,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GEOSCIENCES)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成为西南五省(区、市)首个拥有地球科学世界一流学科的高校。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地质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球物理学、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化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4个):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科研成果:
序号 | 项目名称 | 奖项名称 | 年份 |
1 |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14 |
2 | 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及灾害防治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5 |
3 | 高坝坝基岩体稳定性评价及可利用岩体质量的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92 |
4 | 高海拔地区大型公路隧道建设与营运关键技术及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8 |
5 | 高坝安全监测技术与反馈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5 |
6 | 深埋隧道勘察技术研究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等奖 | 2009 |
7 | 中国西南地区水电工程高边坡稳定性及支护设计技术研究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等奖 | 2008 |
8 | 高寒复杂环境地区特长隧道建设与营运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7 |
9 | 铜黄高速公路汤口至屯溪段高边坡稳定性及支护设计优化系统研究 |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 2008 |
10 | 九寨黄龙机场高填方地基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5 |
11 | 地学核分析与检测理论、仪器开发与应用 |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05 |
12 | 四川九寨黄龙机场高填方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 中国民航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5 |
13 | 长江三峡库区移民迁建新址重大地质灾害及防治研究 |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 | 2005 |
14 | 受施工扰动影响土体环境稳定理论及其变形控制方法研究 |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4 |
15 | 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工程 | 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 2004 |
16 | 中国西南地壳浅表层动力学过程与地质灾变效应 |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 | 2002 |
17 | 岩石高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与程序 | 电力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97 |
18 | 澜沧江小湾水电站高拱坝坝基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 地质矿产部一等奖 | 1997 |
19 | 高海拔地区大型公路隧道建设与营运关键技术及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08 |
20 | 西南地区水电工程复杂高陡边坡稳定控制技术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 2010 |
21 |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11 |
22 | 长大隧道施工地质灾害发生机理 |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 2011 |
23 | 铜黄高速公路汤口至屯溪段高边坡稳定性及支护设计优化系统研究 |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2008 |
24 | 深埋隧道勘察技术研究 |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2009 |
25 | 汶川地震公路震害评估、机理分析及设防标准评价 |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2011 |
26 | 西南地区水电工程高边坡稳定性及支护设计技术研究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2008 |
27 | 三峡库区塌岸预测与防治专题研究 |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2008 |
28 | 岩质工程高边坡稳定性及其控制的系统研究 | 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2009 |
29 |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坝基岩体质量及建基面工程地质研究 |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8 |
30 | 四川岷江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重大地质工程关键技术系统研究 |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8 |
31 | 昔格达地层公路修建技术研究 |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8 |
32 | 四川岷江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开挖边坡稳定性的地质工程系统研究 | 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10 |
33 | 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大变形的机制、预测及防治研究 |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0 |
34 | 山区高速公路高边坡动态设计及施工控制技术系统研究 |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1 |
35 | 天山公路工程地质病害研究 |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2009 |
36 | 四川九寨黄龙机场 | 第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 2008 |
37 | 四川九寨黄龙机场 | 第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创新集体 | 2008 |
38 | 铜陵至黄山高速公路 | 第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 2011 |
报名详情请参考成都理工大学自考招生简章。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成都理工大学自考招生简章